近几年,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。很多人觉得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,但实际上,年轻人的血管也可能出现问题。你可能不知道,血管遍布全身,一旦血管出现问题,影响的可能是整个身体的健康。
很多人对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太了解,常常错过了佳治疗时机。常见的表现包括:手脚麻木、容易疲劳、头晕目眩、胸闷气短等。这些症状看起来普通,但可能是血管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。
比如下肢静脉曲张,初期可能只是小腿有轻微的酸胀感,晚上睡觉时腿会抽筋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血管会越来越突出,皮肤颜色也会变深。动脉硬化就更危险了,刚开始可能只是血压有点高,到后期可能出现心绞痛甚心肌梗死。
有家族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,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另外,长期抽烟、喝酒、缺乏运动、饮食不规律的人风险也更高。现在很多上班族久坐不动,一坐就是,这对血管特别不好。
体重超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多余的脂肪会血管,增加心脏负担。血压、血脂、血糖偏高的人更要当心,这些指标异常都会损伤血管壁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每天坚持适量运动。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,散步、爬楼梯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饮食上要控制盐分和油脂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果。
定期体检也很关键。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年度体检,不要觉得年轻就不去参加。血压、血脂、血糖这些基础指标一定要经常监测。发现问题及时就医,不要拖着。
如果已经确诊血管疾病,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。轻度的可以通过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。的话可能需要手术治疗,比如支架植入、血管搭桥等。
现在医疗技术发展很快,微创手术已经很成熟,创伤小、快。但不管采用什么治疗方法,患者自身的配合都很重要。要按时服药,定期复查,严格遵医嘱。
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血管健康的细节。比如坐久了要起来,晚上睡觉可以把脚垫高一点。冬天要注意保暖,特别是手脚这些末梢部位。
穿衣服也不要太紧,尤其是裤子和袜子,过紧会影响循环。泡脚是个好习惯,但要控制水温,太烫反而会损伤血管。
很多人觉得血管疾病离自己很遥远,其实不是的。血管问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展,等到有症状时可能已经比较了。
还有一个误区是认为吃药就能解决问题。药物确实重要,但如果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会大扣。血管健康需要多方面的配合。
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给血管做个检查。年轻人如果有高危因素也要提前关注。血管超声、动脉硬化检测这些项目都能帮助评估血管健康状况。
记住:血管健康关系到全身的供血供氧,一定要重视。早期发现问题,及时干预,才能避免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