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武汉中爱铭医整形医院的诊室,耀华医生正低头翻看一张面部解剖图,手中的笔在关键部位做着标记。这样的场景,过去十年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。"每台手术前必须把方案到毫米",这是他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。作为主治医师,耀华用十年时间将",为"的理念刻进每个治疗细节。
2013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,耀华选择了当时还颇具争议的医疗美容行业。"那时候很多人觉得整形就是‘动刀子’,但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健康。"他回忆早期参与隆鼻手术时,会花两小时反复确认鼻部血管分布;做吸脂手术前,必然亲自测量三遍脂肪层厚度。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,让他很快在面部年轻化领域崭露头角。
在武汉中爱铭医整形医院的工作经历,让耀华对手术有了更深理解。医院引进的德国Body-jet水动力吸脂设备,使他能将传统吸脂的创伤降低40%。"仪器再也只是工具,关键是用工具的人要懂解剖学。"说着他指了指墙上的人体肌肉挂图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。
去年有位42岁的女性顾客想要做部提升,但患有轻度凝血功能障碍。耀华团队花了三周时间调整方案,终采用阶梯式注射结合小切口提升术,将单次手术分解为三期进行。"看到顾客术后摸着镜子哭的样子,我知道这三个月的辛苦值了。"这种在他的档案柜里还有很多。
在手术方面,耀华有自己的"三维定位法"。他会根据求美者的胸廓宽度、基底直径等12项数据,在电脑上建立立体模型。"假体不是越大越好,就像裁缝做衣服要量体裁衣。"去年完成的136台手术中,没有一例出现包膜挛缩。
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,耀华发现很多求美者容易被夸张的宣传误导。现在他每周都会抽时间做科普,用橡皮泥演示双平面技术,拿葡萄说明脂肪填充原理。有观众留言:"原来医生考虑的不是做多挺,而是怎么做得不显假。"
工作之余,耀华保持着每月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。去年在韩国召开的整形研讨会上,他提出的"动态美学评估法"获得不少同行认可。"医疗美容终究是医学分支,再怎么创新也不能脱离医疗规范。"会议室里,他正在给新入职医生讲解《整形外科手术核查制度》,身后的投影仪映出"生命上"四个大字。
傍晚六点的走廊里,耀华送走后一位复诊顾客。护士台放着明天的手术排期表——三台面部,两台大腿环吸。他习惯性地摸了摸白大褂口袋里的解剖图谱,走向更衣室的脚步稳健而从容。对于这位十年如一日坚守手术台的医生而言,明天又将是为他人重塑自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