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潍坊坤娜医疗美容医院的走廊里,每天都能见到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医生。他总是不急不缓地翻看着病历本,偶尔抬头时,镜片后那双眼睛透着专注与温和。这位就是被业内尊称为"整形活字典"的毅超医生,一个用四十年光阴书写医美传奇的匠人。
1983年,当大多数人对"整形美容"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时,刚从毕业的毅超就毅然选择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。"那时候做一台双眼皮手术,得给患者画上半小时的示意图。"回忆起早年从医经历,医生总是笑着摇摇头。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认真,让他在九十年代就练就了"闭着眼睛都能摸清面部神经走向"的硬功夫。
2002年,当国内医美行业刚刚兴起时,毅超已经带着自己研发的"三维立体剥离术"站上了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的讲台。这项后来被中日韩同行争相引进的技术,初竟源于他在菜市场观察鱼贩处理鱼鳃时获得的灵感。"美容手术不是简单切割缝合,而是要像修复艺术品那样对待每一毫米组织。"这是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翻开毅超的行程表,会发现这位64岁的医生依然保持着每年3-4次的飞行业务。作为少数被美国梅奥诊所邀请会诊的整形,他的"动态术"解决了假体植入后自然度不足的性难题。东京大学的佐藤曾评价:"医生把东方人的细腻和西方人的大胆创新融合。"
但在医生看来,自豪的并不是这些荣誉。2018年,他主导的中韩联合研发项目成功将纳米纤维材料应用于吸脂手术,使术后期缩短了40%。“现在我们的技术不再只是跟随者,而是规则的制定者。”说这话时,他正在给来自新加坡的进修医生演示改良后的面部提升术。
在娱乐圈,毅超是个低调而神秘的存在。不少一线艺人的经纪人手机里都存着他的紧急联络方式,但具体名单始终是个谜。曾有记者追问其中缘由,医生只是轻轻放下茶杯:"演员和普通人没区别,到我诊室就只有患者和医生。"
这种态度体现在每个细节里。他坚持每台手术前亲自绘制3D图,术后三天必定亲自换药。潍坊坤娜医疗美容医院的护士长还记得,有次医生高烧39度,仍坚持为预约患者完成面部,只因"人家特地从加拿大飞回来,不能辜负这份信任"。
如今虽已到退休年龄,毅超的日程却比年轻人还满。每周三上午雷打不动地在医院带教年轻医生,下午则泡在实验室研究新型可降解填充材料。"韩国同行去年研发的技术还有改进空间。"上个月刚结束德国考察的他,已经在着手编写新的手术规范。
对于想找他做手术的求美者,医生总爱说:"先来天,看看我们审美是否一致。"在潍坊坤娜医疗美容医院的室里,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"医生,我想做成某某明星那样。""不妨先说说,你自己喜欢脸上哪个部位?"——这或许就是四十年临床经验沉淀出的独特诊疗哲学。
当被问到保持年轻的秘诀,这位每天工作12小时的老医生笑了:"每次看到患者照镜子时惊喜的眼神,就是好的抗衰老药。"窗外,又一批来自各地的求美者正在候诊区安静等待,他们手中拿着的病历本上,都整整齐齐印着同一个名字:毅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