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关注健康多年的行业从业者,经常收到关于口腔问题的。今天想和大家那些关于牙齿的事儿,用实在的方式说说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"门面工程"该怎么维护。
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半夜突然牙疼得睡不着觉。其实牙齿疼痛是身体在给我们。常见的原因就是蛀牙,医学上叫龋齿。当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,慢慢腐蚀牙齿时,初期可能没什么感觉,等疼起来往往就已经伤到牙神经了。
另一种常见情况是智齿发炎。现代人颌骨发育普遍较小,智齿经常长歪或长不出来,造成周围牙龈反复发炎。这种疼痛通常会伴随半边脸肿胀,连张嘴都困难。
关于洗牙的疑问特别多。首先要明确的是,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治疗项目。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难免会有死角残留牙结石。这些坚硬的结石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。
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洗牙1-2次,吸烟或牙齿排列不齐者可适当增加频率。很多人次洗牙会出血,这正是牙龈有炎症的表现,坚持定期护理后这种情况会明显改善。
市场上的牙刷五花八门,其实选择原则很简单:刷头要小,能灵活伸到口腔各个角落;刷毛要软,避免损伤牙龈;刷柄握着顺手就行。电动牙刷确实能提高清洁效率,但关键还是使用方法要正确。
特别提醒:牙齿敏感的人要选择标有"敏感专用"的牙膏,这类牙膏通常含有硝酸钾或氯化锶,能帮助封闭牙本质小管,缓解酸痛感。
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要换牙。这是个的误区!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和排列。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3岁前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,6岁前家长要帮助刷牙。
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,好在6-8岁恒磨牙完全萌出后就做。整个过程,却能大大降低后牙患龋风险。
刷牙出血、口腔异味、牙龈萎缩,这些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在我国,3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牙周病不仅是口腔问题,还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很简单: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,定期进行检查。已经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,更要及时就医,避免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。
很多人觉得缺一两颗牙无所谓,特别是后牙看不见就不管。但牙齿是一个整体系统,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进而引发咬合紊乱、颞下颌关节问题等。长期单侧咀嚼还会造成面部不对称。
目前修复方式主要有假牙、固定桥和种植牙三种。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缺牙位置、数目、剩余牙齿状况等因素,建议医生的意见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维护,才能让我们的牙齿陪伴我们更长时间。如果发现任何口腔问题,建议尽早医师,不要等到疼痛难忍才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