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快到了,很多爱美人士又开始为腋下、手臂、小腿的毛发发愁。刮毛刀反复刮容易留下黑点,蜜蜡脱毛疼得直咧嘴,家用脱毛仪又不稳定。近脱毛铺天盖地,号称能"一劳永逸",这到底靠不靠谱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大实话,把这件事说清楚。
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脱毛技术就两种:激光脱毛和强脉冲光(IPL)。脱毛主要采用的是810nm半导体激光,这个波长能瞄准毛囊里的黑色素。就像用狙击枪打靶,激光只毛囊不伤皮肤。而有些美容院用的IPL是散弹枪模式,光波范围广,会扣。
重点来了:不管是哪种光疗脱毛,标准都明确定义为"性毛发减少",而不是一根不长。正确治疗后能达到80-90%毛发不再生长,剩下的也会变细软。就像除草要连根拔,毛囊被热能后,再生能力就弱了。
见过花冤枉钱的:有人在小美容院做了10次脱毛,隔年又冒出毛茬。问题可能出在三个方面:一是仪器可能是二手翻新机,能量不稳定;二是操作人员不,参数设置不对;重要的是没遵守治疗间隔,毛发有生长周期,要趁"草露头"时打才有效。
正规操作应该这样:次先打掉处于生长期的毛发,隔4-6周等休眠期毛发"醒过来"再打,一般需要4-6次。像腿毛这种生长慢的部位,可能要延长到8周一次。千万别信"一次"的鬼话,那顶多是把表层的毛发烧焦了。
亲测有效的部位排序:腋下>比基尼线>小腿>大腿>手臂。嘴唇周围的绒毛难处理,因为颜色浅且细软,可能需要更多次数。男生连腮胡这种又粗又黑的,反而比女生的小绒毛好去除。皮肤越白、毛发越黑的人越好,这是光学原理决定的。
有个冷知识:秋冬才是脱毛黄金期。因为治疗期间要严格防晒,夏天穿短裤短袖反而容易晒出色差。现在3月份开始做,到6月正好完成整个疗程,夏天就能自信穿无袖了。
实话实说不骗人:像橡皮筋弹皮肤的感觉,温热带点刺痛。腋下和比基尼区域会比较敏感,现在好的仪器都带冷却系统,边打边喷冷气能缓解很多。怕痛的可以选择中午做,据说痛阈会比早上高些。千万别敷麻药,会影响医生判断热反应。
做完当天皮肤会轻微发红,就像晒太阳后的状态,冰敷半小时就能退。有个重要提醒:治疗后24小时不能用热水冲洗,毛囊还在持续发热,热水相当于给它们"复活甲"。
怀孕哺乳期女性不建议做,虽然研究证明对胎儿没影响,但变化会导致不稳定。皮肤正在过敏或有伤口的人要等,激光可能加重炎症。要命的是近期暴晒过的人,黑色素活跃容易造成灼伤,少要等两周才能做。
选择机构记住三查:查仪器注册证(认准三类医疗器械)、查操作人员资质(要有医师证或美容师证)、查实拍(注意看皮肤状态是否真实)。现在有很多视频号脱毛过程,不妨先围观下再决定。
做完整个疗程后,每年好补打1-2次巩固。突然长出的零星毛发不用慌,这是正常的"野生毛囊",补打就行。平时要注意少吃含激素食物(比如蜂浆),激素波动可能休眠毛囊。如果三五年后毛发又明显增多,可能是身体激素变化信号,该去查查内分泌了。
后说个大实话:再贵的脱毛也不可能百分百,但坚持规范治疗的人,八成以上都能实现"社交距离无毛"的。比起每年反复折腾,确实省心很多。关键是要放平心态,把它当作长期皮肤管理项目,而不是一锤子买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