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天气忽冷忽热,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很多人以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,实际上,三四十岁就出现心梗的并不少见。今天我们就来,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心脏求救信号,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。
胸口发闷、呼吸不畅不一定是简单的疲劳。如果在安静状态下突然感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,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,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,很可能是心绞痛发作。还有些人不典型,表现为牙痛、左肩背痛、上腹痛,更容易被忽视。
近期遇到好几位患者,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,以为是缺乏锻炼,检查才发现是冠状动脉狭窄。如果平时能轻松完成的现在变得费力,或者夜间睡觉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,建议尽早做心脏检查。
长期熬夜的上班族、高血压患者、有家族病史的人群,以及更年期后的女性,都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。特别要提醒的是,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时,疼痛感可能不明显,更容易延误治疗。
临床上遇到过不少,患者以为自己胃痛,吃了胃药不见好转,来医院做心电图才发现是心肌缺血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脏彩超,有高血压、高血糖的每半年检查一次。
控制血压是首要任务。在家自测血压要记住"三个时间点":早晨起床后、晚饭前、睡前。测量前排空膀胱,5分钟,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。
饮食上可以多吃深海鱼、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。炒菜改用橄榄油或茶油,每天盐摄入不超过5克。有个简单的方法:买定量盐勺,一家三口每月用盐量不超过500克。
运动要量力而行,快走、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有个实用小技巧: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,这个强度刚好合适。如果出现胸闷、头晕要立即停止。
如果突发剧烈胸痛,立即停止所有,拨打120。心梗救治有"黄金120分钟"原则,越早开通血管,心肌存活率越高。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自行去医院要选有胸痛中心的医院,很多社区医院不具备急诊介入手术条件。
等救护车时可以做这些事:保持平卧或半卧,解开领口纽扣,不要喝水进食。如果家里有硝酸甘油,可以舌下含服一片,但血压低于90/60mmHg时禁用。
心血管健康需要长期管理,就像汽车保养一样定期检查。记住一个简单原则:任何不明原因的持续不适,超过15分钟不缓解,都应该及时就医。毕竟心脏问题,宁可是虚惊一场,也别错过佳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