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照镜子,你是否会不自觉地盯着自己的下颌角看?有些人觉得宽大的下颌角显得脸型不够精致,而有些人则因为下颌角过于内收,显得面部缺乏立体感。关于下颌角整形,网上信息杂乱,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话题,帮你理清思路。
下颌角是下颌骨后下方的转角部分,它的宽度和弧度直接影响脸型的整体轮廓。人常见的“方脸”或“国字脸”,往往与下颌角外扩有关;而少数人天生下颌角发育不足,可能会显得下巴后缩或面部线条模糊。不过,并非所有脸型问题都归咎于下颌角,咬肌肥大、脂肪堆积也可能造成类似视觉。
手术并非,需结合个人基础条件判断。一般来说,骨骼性下颌角宽大(通过X光片确认)、两侧明显不对称,或伴有下颌体过度外翻的情况,可以考虑手术调整。但如果是单纯咬肌发达,注射可能更合适;若是脂肪问题,吸脂或减脂才是。术前需通过影像检查,由医生评估是否属于适应症范围。
目前主流术式分为截骨术和磨削术两种。截骨术通过切除部分下颌角骨骼,适合改善明显的骨性宽大,持久但期较长;磨削术则通过打磨骨骼边缘微调轮廓,创伤较小但改善幅度有限。具体选择需根据骨骼厚度、神经血管位置等因素综合决定,并非越“”越好。
很多人担心手术损伤神经或留下后遗症。实际上,正规医院会采用三维CT定位技术避开重要血管神经,操作精度可达毫米级。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暂时觉迟钝,通常3-6个月可自行。但必须强调的是,任何全麻手术都存在基础风险,术前需体检评估耐受性。
术后前3天需加压包扎减少肿胀,1周内以流食为主,避免张口过大。2周左右逐渐消肿,但完全自然需3-6个月。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、辛辣食物及局部。部分人会出现短期咀嚼无力,这是正常现象。切记按医嘱佩戴头套,这对固定新轮廓关重要。
手术可以改变骨骼轮廓,但无法个人基础条件。比如下颌长度过短者,单纯截角可能造成“二次棱角”,需结合颏部整形。术后也受软组织情况影响,有些人消肿后会发现咬肌代偿性肥大,需要配合后续管理。医生通常会根据面部比例设计个性化方案,而非追求极端“锥子脸”。
重点查看医疗机构资质,必须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和四级手术资质。主刀医生需有10年以上颌面外科经验,好有整形外科与口腔外科双背景。警惕夸大宣传,如“”“”等词汇。正规应包括术前检查、方案讲解、风险告知三个必要环节。
后提醒:美的标准多元,手术决策需慎重。如果你正考虑改变,建议先到医院面诊,用评估代替自我判断。毕竟,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