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医院或诊所,静脉注射输液(俗称“打吊瓶”)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。从感冒发烧到术后,许多人都体验过这种治疗。但关于它的性、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,你真的了解清楚了吗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讲透静脉注射那些事。
不同于口服药物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吸收,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输入血管。就像给植物根部浇水一样,药效能够快速到达全身。比如脱水时补充生理盐水,抗生素治疗感染,或是化疗药物,这种方式能确保药物进入循环。
根据临床指南,这5类情况才建议考虑输液:1.脱水无法进食饮水;2.急染需快速起效的抗生素治疗;3.重大手术前后维持体液平衡;4.部分特殊药物只能静脉给药;5.急救时维持生命体征。普通感冒或轻度腹泻,口服补液盐其实更。
虽然静脉注射是成熟技术,但操作不当仍可能存在问题:1.穿刺部位突然肿胀疼痛(可能药液外渗);2.莫名心慌气短(警惕过敏反应);3.输液速度异常变快或变慢。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呼叫医护人员。特别提醒:美容院开展的“营养输液”属于超范围经营,明令禁止。
老年人心肾功能下降,输液速度要比成年人慢20%-30%;儿童要根据体重计算药量。临床上曾遇到家长私自调快退烧药输液速度,导致孩子抽搐的。记住:任何调整都需医护人员操作。
• “输液能防中风”是谣言,反而可能增加心脏负担
• “每年输两次液通血管”没有科学依据
• 维生素输液美白?口服吸收效率其实更高
卫健委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输液量是水平的2-3倍,过度输液反而可能降低免疫力。
静脉注射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,关键在于合理使用。下次当医生建议输液时,不妨多问一句:“这个情况必须输液吗?有没有替代方案?”记住:能吃药就不打针,能打针就不输液,这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。
如果对输液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正规医疗机构医师。健康无小事,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才是明智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