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"骨折"两个字,很多人反应是害怕。其实,骨折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,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。今天,我们就来骨折那些事,让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再手足无措。
当骨头受到外力撞击时,可能会发生断裂。常见的症状就是剧烈疼痛,受伤部位一碰就疼得。受伤处很快会肿胀起来,皮肤颜色也可能变青紫。如果骨折比较,可能会出现畸形,比如胳膊或腿的形状明显不正常。有时候还能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,医学上叫做"骨擦音"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骨折刚开始症状不明显,特别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。如果受伤后持续疼痛,好去医院检查,不要自己判断没事就掉以轻心。
遇到疑似骨折的情况,步是保持冷静。不要随意伤者,更不要尝试把变形的地方搬回原位。这样做可能会伤到周围的神经和血管,造成二次伤害。
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轻轻固定受伤部位。如果是手臂骨折,可以临时用围巾或领带做个简易吊带。腿部骨折的话,可以用木板、杂志等硬物临时固定。记得在皮肤和固定物之间垫些软布,避免皮肤。
如果有伤口出血,要用干净的布料按压止血,但不要直接在骨折处用力按压。简单的处理之后,尽快就医才是重要的。
到了医院,医生通常会先询问受伤经过,然后做体格检查。基本的是拍X光片,它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类型。有些复杂骨折可能需要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,这些检查能更详细的图像。
根据检查结果,医生会决定治疗方案。简单稳定的骨折可能只需要石膏固定,而复杂骨折可能需要手术。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微创手术,伤口小、快。
俗话说"伤筋动骨一百天",骨折愈合确实需要时间。石膏固定期间,要定期复诊,观察愈合情况。如果发现石膏过紧或过松,要及时找医生调整。
饮食上要营养均衡,蛋白质、钙质和维生素D对骨头愈合很有帮助。可以多吃牛奶、鸡蛋、鱼类和新鲜蔬菜。不过没必要过度进补,正常饮食加上适当的营养补充就够了。
锻炼也很重要。在医生指导下,可以循序渐进地受伤部位,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但一定要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,否则可能影响愈合。
骨折愈合后,要注意预防再次受伤。平时运动前做好热身,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防护装备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,家里可以安装防滑垫和扶手。
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,除了补钙外,还要进行适当的负重运动,比如散步、慢跑等,这有助于增强骨密度。如果有长期腰背疼痛等症状,建议做骨密度检查,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。
总之,骨折虽然常见,但只要正确处理、科学,大多数人都能完全。记住,遇到骨折不要慌,及时就医、遵医嘱是关键。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能让你对骨折有更的了解,在需要时能够从容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