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后台收到不少粉丝提问:"面膜到底该怎么选?""为什么我用完面膜总感觉没?"作为一名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面膜那些事儿。这些年我试用过不下200款面膜,从9块9的超市开架到上千元的院线级产品,总结出一套普通人也能看懂的方。
记得去年帮闺蜜挑面膜,她张口就要"贵的",结果300多一片的贵妇面膜用完反而闷痘。其实就像去医院看病要对症下药,买面膜也得先看清自己的皮肤状况。早上突然要见客户需要急救?备两片冰镇过的补水膜;熬夜追剧脸色发黄?含烟酰胺的提亮面膜更合适;夏天户外暴晒后?得用含神经酰胺的修护型。
上周有个小姑娘拿着网红面膜来找我,成分表里羟苯甲酯排第三位,这种高风险防腐剂长期用会皮肤屏障。建议大家买面膜前养成翻背面成分表的习惯,像乙醇含量过高(排在成分表前五位)、添加色素(CI开头数字)、含有争议性防腐剂(甲基异噻唑啉酮)的产品,敏感肌千万要避开。
我发现很多人敷面膜跟完成任务似的,要么边敷边刷手机超时到面膜纸干透,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其实佳状态是面膜纸保持微微湿润时取下,通常补水膜15分钟、清洁泥膜8分钟足够。有个小技巧:调个闹钟提醒,趁精华没完全干时吸收,再涂层面霜锁水,能提升30%。
油皮朋友天天敷补水面膜结果爆闭口,这种悲剧我见太多了。干皮每周3-4次补水、1次清洁;油皮每周2次补水和1次控油;敏感肌老老实实选医用敷料,每周不超过2次。重点说下现在很火的刷酸面膜,健康油皮每周1次足够,千万别学网红天天用,角质层受损修复起来可比去角质难多了。
近三个月我陆续测试了市面上新出的37款面膜,这几款是综合成分、、价格挑出来的尖子生:械字号医用冷敷贴(适合医美后修复)、0.5mm超薄天丝膜布款(挂得住精华不滴落)、含5重神经酰胺的修护面膜(换季过敏救星)。特别提醒,别被"一敷即白"的宣传忽悠,真正能提亮肤色的产品少要连用28天才能。
1. 洗澡时敷面膜其实浪费钱,蒸汽会让精华蒸发更快;2. 面膜包装袋里多余的精华液适合涂手肘膝盖;3. 冰箱冷藏的面膜镇定更好,但活性成分面膜必须室温保存。近还发现个小妙招:敷面膜前用热毛巾敷脸30秒,吸收直接翻倍。
后唠叨一句,面膜就像皮肤的营养加餐,再好的产品也要配合日常护肤才能。下期想看我深扒哪个品类?评论区留言,咱们继续用十年经验帮大家避开美容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