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挂个水就好了”是不少人面对感冒发烧时的反应,但你真的了解静脉注射吗?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我见过太多因不当输液引发的红肿、感染甚更的并发症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静脉注射那些必须知道的事。
许多人把输液当成快速的代名词,尤其换季时诊所挤满主动要求输液的感冒患者。但事实上,卫生组织早有明确建议:能口服就不注射。普通病毒冒输液不仅不会缩短病程,还可能增加血管负担。比如常见的葡萄糖注射液,过度使用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。
真正需要静脉注射的情况包括:脱水无法进食、紧急给药(如某些抗生素)、术前准备等。去年有位顾客在美容院接受“营养针”输液后出现寒战高热,送医才知是配药环境不达标导致的污染。
1. 隐形:微粒污染 输液瓶中的微小颗粒可能随着药液进入血管。虽然正规医院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液器,但某些不规范的场所仍在使用老式设备。长期累积可能造成堵塞。
2. 血管的“慢性伤害” 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会导致静脉炎,表现为条索状硬结和压痛。特别是手背较细的血管,更建议选择前臂穿刺。如果输液时感觉刺痛或发凉,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。
3. 被低估的过敏风险 即使青霉素皮试阴性,输液过程中仍可能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。曾有位患者在输注头孢30分钟后突然呼吸困难,幸亏护士及时发现才避免后果。
1. 拒绝“三无场所” 街边美容院声称的“”“针”大多不具备静脉给药资质。正规医疗机构必须悬挂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操作者需持有护士或医师资格证。
2. 全程监控很重要 输液过程中少每15分钟观察一次穿刺部位。如果出现心慌、皮疹等不适,时间关闭调节器并呼叫医生。
3. 速度不能随便调 有些患者觉得滴速慢自行调快,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。比如甘露醇滴注过快可能引发头痛,氯化钾则可能导致心跳骤停。
4. 拔针后按压有讲究 棉签应按压穿刺点而非皮肤针眼,持续3-5分钟。凝血功能较差者建议延长10分钟,避免出现皮下淤青。
5. 输液后别急着走 少留观30分钟,曾有患者离开医院后发生过敏性休克。特别是使用的药物,更要密切观察。
Q:输液能“冲血管”预防脑梗吗? 这是个流传甚广的误区。没有证据表明定期输液可以疏通血管,反而可能加重心脏负担。真正有效的预防是控制血压、血脂等基础疾病。
Q:为什么儿童输液要特别小心? 婴幼儿血管细、代谢快,更容易出现输液反应。现在医院普遍提倡“能吃药不打针”,必须输液时会严格控制量和速度。
Q:营养针真能提高免疫力? 市面上所谓的“免疫增强针”多为维生素混合物,健康人群完全可通过饮食摄取。过度补充可能造成肝肾代谢负担。
后提醒大家:任何医疗行为都要权衡利弊。下次当医生建议输液时,不妨多问一句:“这个真的有必要吗?”毕竟,的治疗理念永远是——用小的干预获得大的健康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