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,多发于皮肤、黏膜等部位,也可能出现在眼睛和内脏器官。虽然它只占皮肤癌的一小部分,但其转移速度快、治疗难度大,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关键。很多人可能只是注意到身上某颗痣突然变大或变色,却未意识到这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征兆。
黑色素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是主要的诱因之一,尤其是不做防晒的户外或频繁使用紫外线美黑设备。此外,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,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。皮肤类型较白、痣数量多或形态异常、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也需格外警惕。
黑色素瘤早期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原有痣的形状、颜色或大小发生变化。例如痣的边缘变得不规则、颜色深浅不一、直径超过6毫米,或出现瘙痒、破溃、出血等症状。部分黑色素瘤也可能新生长出来,呈现为黑色或蓝黑色的斑块。一旦发现这些异常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。
诊断黑色素瘤通常依靠皮肤镜检查和病理活检。皮肤镜是一种的检查工具,可放大观察皮肤病变的细节特征。如果高度疑似恶性,医生会建议切除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,确认是否为黑色素瘤及其程度。必要时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,如B超、CT或PET-CT,判断是否发生转移。
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。早期患者以手术切除为主,切除范围包括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,以确保清除癌细胞。若已发生转移,则需结合免疫治疗、治疗、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手段。近年来,免疫药物和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。
虽然无法完全避免黑色素瘤,但通过科学防护可大幅降低风险。日常需注意防晒,尤其是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尽量减少户外,使用防晒霜、穿戴遮阳帽和衣物。定期自我检查皮肤状况,关注痣的变化,必要时每年做一次皮肤检查。高风险人群更应提高警惕,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。
黑色素瘤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。患者需定期回医院进行皮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,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迹象。随访频率根据病情程度而定,通常前期每3-6个月一次,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间隔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、避免暴晒、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。
很多人担心黑色素瘤的率。实际上,早期黑色素瘤经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%以上,但中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。因此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关重要。此外,并非所有痣都会癌变,但变化明显的痣务必及时就医,不要自行处理或忽视。
黑色素瘤虽然凶险,但随着医学进步,治疗手段不断更新,患者生存质量已大幅提升。提高防范意识、定期筛查、积极配合治疗是应对这一疾病的关键。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,建议尽快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