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有粉丝在后台留言:"摔伤后医生建议去科,但总觉得能走能动的没必要,科到底是干嘛的?"其实很多人对科存在误解,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低估的科室。
很多人以为科就是给老人做做、烤烤电,其实它的治疗范围远超想象。医院科医生告诉我,他们接诊多的其实是30-50岁的上班族。比如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肩腰腿痛、运动损伤后的功能,甚是脑卒中后的肢体,都需要治疗。
1. 关节术后僵直:做完膝关节或肩关节手术,很多患者发现关节"锈住了",这时需要科定制化的关节松动训练
2. 慢性疼痛反复发作:办公室常见的鼠标手、颈椎病,单纯止痛治标不治本
3. 中风后遗症:发病后3-6个月是黄金期,越早干预越好
4. 运动损伤:崴脚后如果处理不当,可能变成习惯性扭伤
5. 产后盆底肌修复:漏尿、腰骶疼痛这些问题别硬扛
上周我去某医院科实地探访,发现治疗区就像个"健身房"。有患者在器械上做负重训练,有人在治疗床上接受超声波治疗,还有人在水疗区做水下步行训练。治疗师会根据评估结果,组合运用物理因子治疗、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这三种""。
1. "疼就得静养":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过后,适当运动反而更快
2. "做几次就":慢性病需要坚持,通常10次为一个疗程
3. "自己在家练也行":网上视频无法替代评估,错误动作可能加重损伤
这个问题被问得多。目前针灸、推拿等传统项目大部分纳入,运动疗法等现代项目部分报销。建议治疗前先查询当地目录,一般二级以上医院科都能走。
1. 选机构先看资质:认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质
2. 记录治疗过程:用手机拍下治疗师指导的动作,回家更好练习
3. 把融入生活:治疗师教我的"办公族5分钟拉伸法",现在午休都在做
后提醒大家,治疗不是"有病才需要",更像是身体的定期保养。就像车要年检一样,长期伏案或运动的人群,每年做次评估很有必要。下次再聊具体,有问题的朋友欢迎评论区留言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