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叶
1000+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06-22 11:15:08
近总能在美容话题下看到“化学”的推荐,不少人抱着期待尝试,也有人担心“会不会烂脸”。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方式:化学到底是什么?适合谁?如何操作?

很多人听到“化学”二字就害怕,其实用的酸类(比如果酸、水杨酸)都是皮肤科临床验证过的成分。原理很简单:通过调节浓度和pH值,让表层老化角质自然脱落,同时刺激胶原蛋白新生。它不是粗暴地剥脱,而是加速皮肤本身的代谢周期。
举个例子:就像剥洋葱,化学是帮你轻轻揭掉外层干枯的部分,而不是整颗挖掉。正规操作下,健康的基底层完全不受影响。
油痘肌:水杨酸是,它能溶解油脂、疏通毛孔,对黑头和闭口明显。浓度建议从1%起步,不要盲目追求高浓度。
干敏皮:杏仁酸更温和,兼具保湿性。初次尝试可从5%低浓度开始,每周1次观察耐受度。
暗沉粗糙:果酸(甘醇酸、乳酸)能提亮肤色,但需要严格防晒。医院常用的20%浓度需人员操作,家用产品不超过10%。
特别注意:黄褐斑或玫瑰痤疮患者需谨慎,某些酸类可能加重症状,务必先面诊。
误区1:“刷酸越疼越有效”
刺痛≠起效!正常反应应是轻微发热或紧绷,持续灼痛需立即停用。市面上“猛药”盛行,但健康皮肤屏障才是根本。
误区2:“居家刷酸=医美”
家用品浓度通常≤10%,仅能改善表层问题;医疗级(20%-70%)才能作用于真皮层。自己操作高浓度可能留色沉!
误区3:“后不用防晒”
新生的皮肤对紫外线极度敏感,术后少硬防晒3天,后续需坚持SPF30+防晒霜,否则反黑概率极高。

步:测试耐受
耳后或手腕涂抹等待24小时,无红肿再上脸。使用建议稀释后停留5分钟冲洗。
第二步:精简护肤
期间停用美白、抗老等功效型产品,基础保湿+修护(含神经酰胺、B5成分)足够。
第三步:控制频率
健康油皮每周1-2次,干皮10天1次。出现脱皮需间隔更久,强行连续使用可能屏障。
第四步:及时止损
若出现大片红斑或渗液,立即停用并用生理盐水湿敷,必要时就医。别信“脱皮是”的谣言!

· 孕期/哺乳期女性(性未明确)
· 正在口服维A酸类药物者
· 面部有开放性伤口或疱疹发作期
· 近期暴晒或计划长期户外者
化学就像皮肤管理的“加速器”,但再好的工具也需科学使用。如果你对自身肤质判断不清,稳妥的方式仍是先医师。毕竟,才是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