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有人打卡"日式皮肤管理",小红书上也刷到不少博主分享去日本美容院的体验。作为一个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跟大家,这种看似简单的日式美容,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
去过日本美容院的朋友都知道,他们的操作台就像个迷你植物园。美容师会先花20分钟用热毛巾敷脸,就像给盆栽松土一样让毛孔打开。我认识的大阪美容师佐藤小姐说过:"客人总嫌我们动作慢,但其实皮肤吸收营养需要时间,就像浇花不能用水枪冲。"
1. 碳酸泉护理:不是简单的气泡水,而是用特殊仪器将二氧化碳压入皮肤,促进循环。去年东京美容展上,67岁的模特山本女士现场演示时,做完半边脸就能看出明显区别。
2. 酵素洁面:用日本本土发酵的米糠酵素,温和到孕妇都能用。京都百年老店"肌断食"的第三代传人告诉我,他们今还在用的木桶培养菌种。
3. 黄金棒:这个网红产品在日本其实是辅助工具,美容院会根据面部肌肉走向,配合不同频率的振动。大阪心斋桥的美容导师演示时,连脖颈淋巴的方向都有讲究。
在银座跟拍过OL的晨间routine发现,她们宁愿少睡半小时也要做完整套护肤。但让我惊讶的是,药妆店销量的从来不是昂贵精华,而是均价百元的保湿霜。资生堂研究所的數據显示,日本女性每年用掉1.2瓶保湿品,是女性的3倍。
现在北京上海不少高端美容院引进了日本仪器,但要认准JAC(日本美容协会)认证标识。上个月体验过一家,从榻榻米更衣室到抹茶点心,连空调温度都控制在22℃——这是日本研究出的宜护肤的室温。
1. 洗脸前先洗手30秒,这是日本皮肤科医师协会的硬性规定
2. 用化妆水时一定要配合化妆棉,东京美容专门学校的教学视频显示,这样可以多带走15%的老废角质
3. 晚上擦乳液时模仿日本"按压力学",用掌心轻轻按压而不是揉搓
后提醒大家,再好的护肤方式也要坚持3个月才能。就像我采访的京都美容院老板娘说的:"皮肤记忆需要90天养成,这和茶道修行的道理是一样的。"下次见到那些吹嘘"一次"的,可要多留个心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