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年纪增长,不少人开始出现腰酸背痛、身高变矮甚轻微跌倒就骨折的情况。这些可能都是骨质疏松症在悄悄作祟。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?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。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、骨骼微结构损坏,导致骨骼脆性增加,更容易发生骨折。该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因此常被称为“沉默的”。很多患者往往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
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。女性,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,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,骨质流失速度会明显加快。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,通常5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骨骼健康。此外,缺乏运动、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、长期吸烟饮酒、有家族遗传史等人群也都是高风险群体。
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骨密度检测。这项检查、,可以测量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,帮助判断骨质疏松的程度。建议50岁以上人群,特别是女性,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。如果发现有腰背疼痛、身高变矮或轻微外伤就骨折的情况,应及时就医检查。
治疗骨质疏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。首先是要调整生活方式,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,适量进行户外运动和负重锻炼。其次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,常用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,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缓骨质流失,增加骨密度。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,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。
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就开始。保持均衡饮食,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,如奶制品、豆制品、绿叶蔬菜等。每天适当晒太阳,帮助体内合成维生素D。坚持规律运动,特别是负重运动,如步行、慢跑、舞蹈等都有助于增强骨密度。同时要避免吸烟、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。
骨质疏松虽然常见,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,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关键是提高健康意识,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疑虑,建议医疗机构获取个性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