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阿姨今年58岁,去年体检时发现肺部有小结节。原本以为是普通炎症,但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进一步检查,终确诊为早期肺癌。幸运的是,由于发现及时,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,她现在良好。"要不是那次体检,后果真的不敢想。"谈起这段经历,李阿姨今心有余悸。
根据中心新数据,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7万例,相当于每分钟就有8人被确诊。肺癌、乳腺癌、胃癌、结直肠癌和肝癌是目前发病率高的五种。值得警惕的是,近十年来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,30-50岁人病率明显上升。
"很多人认为等于绝症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"北京某医院科医师强调,"早期的率普遍能达到70%以上,即便是中晚期,通过规范化治疗也能获得不错的生存质量。"
1.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: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的情况下,一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%,就要引起重视。
2. 持续低烧:长期低热(37.3-38℃)可能是淋巴瘤等系统的信号。
3. 异常出血:包括咳血、便血、不规则出血等。
4. 体表肿块:、颈部、腋下等部位出现性肿块需及时检查。
5. 持续疼痛:某个部位的疼痛持续加重且常规治疗无效。
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基础体检,40岁以上建议增加标志物筛查。有吸烟史、家族史等高危人群,应根据医生建议缩短检查间隔。
"很多患者抱怨年年体检却突然查出晚期,问题就出在没有做针对性检查。"解释道,"常规体检的血常规、胸片很难发现早期,必要时应该做低剂量螺旋CT、胃肠镜等专项检查。"
,保持冷静。治疗技术日新月异,很多类型已经逐渐转变为慢性病。
第二,选择正规医院。卫健委公布的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名单是重要参考。
第三,听从建议。不要轻信偏方,规范化疗、放疗、治疗等方案需要团队制定。
1. 戒烟限酒: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-20倍
2. 控制体重:BMI指数保持在18.5-23.9之间
3. 适量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
4. 均衡饮食: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
5. 规律作息:7-8小时睡眠
6. 定期体检:高危人群要做专项检查
后提醒:"面对,预防胜于治疗,早诊优于晚治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重视早期筛查,才是有力的。"如果发体异常信号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