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姨近总觉得眼前像蒙了一层毛玻璃,看东西发黄发暗,连爱看的电视剧字幕都模糊了。在女儿坚持下到医院检查,医生一句话让她懵了:"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。"像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,作为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眼病,白内障究竟该如何应对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说清楚。
很多人听到"白内障"这个名称,以为眼睛表面长了层白膜。其实病变发生在眼球内部——就像照相机镜头变浑浊了。我们眼睛里的晶状体本该是透明的,随着年龄增长,蛋白质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,光线无常到达视网膜,就会出现视物模糊、颜色变淡等症状。统计显示,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超60%,80岁以上几乎人人都会出现。
除了常见的视力下降,这些细节也要当心:老花镜突然看得清了(晶状体硬化产生暂时性近视)、夜间看见灯光有眩光、单眼出现重影。有人误以为是老花眼加重,随便换副眼镜应付,结果延误治疗。建议45岁后每年做次裂隙灯检查,就像量血压一样简单快捷。
有人相信眼药水能溶解白内障,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逆转已混浊的晶状体;还有人认为要等"熟透"才能手术,这是30年前的老观念了;更有人担心手术会戳破眼球,现代超声乳化手术其实只有2-3毫米的微小切口。当视力下降到0.5以下,或明显影响生活时,就该考虑手术干预。
现在主流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。医生会先用超声波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,再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,整个过程通常不超过10分钟。值得注意的是,人工晶体有单焦点、多焦点等不同类型,就像给眼睛"配隐形眼镜",需要根据用眼需求选择。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用眼,但要注意一个月内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。
虽然年龄是主要因素,但做好这些能延缓发病:户外戴防紫外线太阳镜;控制好血糖血压;多吃深绿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;吸烟者尽早戒烟。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,血糖波动会加内障发展,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。
很多老人觉得"年纪大了看不清正常",其实现代医学完全可以让七八十岁的患者重获清晰视力。如果发现家里长辈经常擦不干净窗户、走路容易磕碰、不愿看电视,别简单归咎于老糊涂,不妨带他们做个的眼科检查。毕竟,看清亲人的笑脸,才是晚年珍贵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