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,从热汤泼洒到火灾事故,不同程度烧伤都需要及时科学的处理。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仅能减轻疼痛,更能有效避免疤痕形成和感染风险。本文将详细介绍烧伤的分级判断、紧急处理要点以及护理的实用建议。
遇到烧伤情况时,首先要保持冷静,通过以下三点快速判断伤情:
1. 烧伤面积:成年人的手掌面积约占全身1%,适用于快速估算。若烧伤面积超过体表10%(儿童超过5%),需立即就医。
2. 烧伤深度: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,皮肤发红无水泡;二度烧伤伤及真皮,出现水泡和明显疼痛;三度烧伤则全层皮肤受损,可能呈现蜡白或焦黑,痛感反而减轻。
3. 受伤部位:面部、手足、关节等特殊部位的烧伤,即使面积小也应重视。呼吸道烧伤(如火灾中吸入热烟)更需要救治。
1. 脱离热源:立即移开致热物体,着火时用厚布覆盖灭火,切忌奔跑呼救加重烧伤。
2. 冷却处理:用流动的冷水(15-25℃)持续冲洗20分钟以上,注意不要直接使用冰块。化学烧伤需先擦拭残留物再冲洗。
3. 保护创面:冲洗后用干净纱布或棉布轻覆伤口,不要涂抹牙膏、酱油等民间偏方,这些可能引发感染。
4. 止痛处理:可口服布洛芬等常用止痛药,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(可能增加出血风险)。
5. 及时送医:深度烧伤、面部烧伤、儿童老人烧伤或出现休克症状时,应在急救同时120。
1. 不要强行撕脱衣物:粘连在伤口上的衣物应交由人员处理,自行撕扯可能造成二次伤害。
2. 水泡处理要谨慎:小水泡可自然吸收,大水泡需在消毒后由医生穿刺引流,切忌自行挑破。
3. 防晒关重要:新生皮肤对紫外线敏感,愈合后3-6个月内需严格防晒,避免色素沉着。
4. 疤痕干预要趁早:深二度以上烧伤在伤口愈合2周后就可开始使用医用硅酮制剂进行疤痕预防。
5. 功能锻炼不可少:关节部位的烧伤要配合适度运动,防止疤痕挛缩影响能力。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厨房操作时锅柄要朝内摆放,给孩子洗澡要先调水温再放水,使用电热毯不要整夜通电,这些细节都能有效降低烧伤风险。建议家庭常备烧伤应急药包,包括无菌纱布、生理盐水、防水敷料等基础物资。
值得注意的是,60℃热水接触皮肤5秒就能造成烫伤。家长尤其要注意将热水瓶、电热水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。工厂作业人员则要规范穿戴防护装备,定期检查电气线路。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:烧伤面积较大的(超过3个手掌面积)、深度烧伤创面、伴有发烧等感染症状、伤口两周未愈合,以及影响美观的颜面部烧伤。现代医疗对烧伤治疗已有成熟方案,包括早期清创、敷料选择、皮肤移植等多种手段。
特别提醒:不要轻信所谓的"烧伤药",正规治疗才是的关键。及时正确的处理能让多数浅表烧伤在1-2周内愈合,但烧伤的可能需要数月甚数年的持续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