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朋友圈总能看到各种药物美容的,什么“口服胶原蛋白10岁”、“涂抹生长因子一周淡化皱纹”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想和大家聊点掏心窝子的话——这些号称“躺着”的药物美容,到底靠不靠谱?
种是口服类,比如胶原蛋白肽、美白丸。这些产品吃进去要经过肠胃分解,真正能作用到皮肤的成分少得可怜。去年某网红美白丸被检测出汞超标的事还上过热搜,吓得不少姑娘赶紧扔瓶子。
第二种是外用药膏,像所谓的“涂抹式肉”。其实这类产品多数是添加了六胜肽等成分,和注射完全两码事。我认识的好几个美容顾问都说,客人买回去涂了两个月不,后还得来做医美。
第三种是注射类,比如PRP血清美容。这个倒真是医院在做的项目,但需要医生操作。去年有姑娘在美容院打PRP导致面部感染的新闻,看得我头皮发麻。
1. 看批号:认准“国妆特字”或“国药准字”,那些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的三无产品,再便宜也别碰。
2. 看成分:遇到“瞬间”“”这种夸张宣传,直接拉黑。真正有效的成分比如维生素C、烟酰胺,起效都需要28天皮肤代谢周期。
3. 看机构:注射类项目一定要选正规医疗机构。我同事去韩国考察时发现,江南区那些网红诊所,10家里有8家都没有医疗资质。
4. 看价格:某宝上98元的你敢打吗?正规医院的光子嫩肤都要上千,陷阱一定要警惕。
5. 看体质:敏感肌千万别乱试新产品。我们编辑部小李就是用了含果酸的祛痘药膏,结果满脸爆皮半个月没法见人。
很多人以为吃药美容比做医美,其实大错特错。口服产品要通过肝脏代谢,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导致中毒。我见过夸张的是有人同时吃五种美白丸,结果体检时查出肝损伤。
还有些人迷信“院线同款”。说实话,真正的好东西医院自己都不够用,怎么可能流到微商手里?去年某医美机构的玻尿酸,后发现全是山寨货。
要命的是盲目跟风。现在小红书上动不动就推荐“早C晚A”药膏组合,却不说明要建立耐受。我们收到过太多读者反馈,跟着博主刷酸结果烂脸。
想要,记住这三个原则:
,外敷不如护理。与其买一堆药膏自己折腾,不如定期做清洁补水。我们合作的医院皮肤科说过,80%的皮肤问题做好基础护理就能改善。
第二,内调要找指导。要补充胶原蛋白不如多吃鱼皮猪蹄,某医院营养科给我开的食补方子,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。
第三,问题及时就医。去年有个读者长期用霜导致黑变病,拖到后来治疗费花了十多万。要是早点去医院,几千块就能解决。
说到底,药物美容不是洪水猛兽,但没有吹的那么神奇。下次再看到“7天换脸”的宣传,记得先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看看。这件事,慢就是快,稳才能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