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快到了,很多人的计划又提上日程。节食、运动慢,吸脂手术就成了热门选择。但网上说法五花八门,有人说“一劳永逸”,也有人吐槽“反弹更胖”。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今天我们就来客观吸脂的。
很多人误以为吸脂是减重神器,其实它的核心作用是“”。成年后脂肪细胞数量基本固定,吸脂通过物理方式减少局部脂肪细胞数量,比如腰腹、大腿等顽固部位。但体重变化可能不明显——1升脂肪约重0.8公斤,抽3000ml脂肪也才轻2公斤左右。
适合的人群是:体重基数不大,但局部脂肪堆积难消除。BMI超过28的肥胖人群,建议先科学减重再做。
现在常见的吸脂技术有水动力、超声波、黄金微雕等,其实仪器只是工具,差异主要取决于医生操作。好的医生会注意两点:一是均匀抽取脂肪,避免凹凸不平;二是保留适当脂肪层,防止皮肤粘连出现“橘皮”。
特别提醒:某些机构鼓吹“吸脂”“”,这不符合医疗规范。全麻手术必须配备麻醉师,术后需要观察少6小时。
网上晒的“术后即刻对比图”都是穿着塑身衣的,真实要经历三个阶段:
1. 肿胀期(1-2周):会有淤青、酸痛感,需24小时穿塑身衣
2. 消退期(1-3个月):肿胀逐渐消退,开始显现
3. 稳定期(6个月后):终定型
常被忽略的是塑身衣穿戴时间,少要坚持1个月,否则可能出现皮肤松弛。
吸脂后细胞数量确实减少了,但如果暴饮暴食,剩余的脂肪细胞体积仍会膨大。见过可惜的:有人术后半年体重涨了15公斤,脂肪重新堆积在手臂、后背等未抽吸部位,体型反而更不协调。
保持建议:术后3个月控制饮食在基础代谢量+200卡路里,配合适量运动更持久。
1. 皮肤弹性差者:产后妈妈或40岁以上人群,建议先做皮肤紧致评估
2. 有代谢疾病者:糖尿病、凝血功能障碍等需提前告知医生
后提醒:任何手术都有风险,选择机构时重点看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“美容外科”科目,别被“工作室”“美甲店”害了。
吸脂是医疗行为,不是消费品。与其纠结“哪种技术新”,不如花时间面诊靠谱医生。记住三个关键:明确自身诉求、做好术后管理、保持合理预期。没有捷径,健康才是永恒的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