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叶
1000+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5:11:32
说起高血压很多人都不陌生,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能并不多。今天我们就来高血压这个常见问题,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。
血压其实就是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。当这个压力持续处于较时,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高血压。根据医学标准,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三次测量诊室血压,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,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。
值得注意的是,高血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。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胸闷等症状,但这些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。

高血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。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%以上,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与遗传、年龄、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。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,比如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,这类高血压在原发病后,血压往往能正常。
年龄是不可忽视的因素,随着年龄增长,血管弹性会逐渐下降,血压自然容易升高。家族史也很重要,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,子女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超重和肥胖也是重要诱因,体重超标会增加心脏负担,导致血压上升。
饮食习惯直接影响血压水平,长期高盐饮食、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此外,长期精神紧张、缺乏运动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。
控制体重是关键的一环,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预防高血压。建议每天坚持适量运动,比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,每次30分钟左右,每周坚持5天以上。
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,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,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。戒烟限酒也很重要,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明显升高。学会调节情绪,避免长期精神紧张,保持良好心态对预防高血压同样有益。
确诊高血压后,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。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然不达标,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。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、钙通道阻滞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。
用药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:从小剂量开始,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逐步调整;优先选择长效制剂,尽量使用一次服药就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;如果需要,可以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;用药必须个体化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降压治疗是个长期过程,患者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,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。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,了解血压控制情况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家庭自测血压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手段。建议选择经过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,并做好记录。测量前要安静休息少5分钟,避免饮用咖啡、浓茶等刺激性饮料。
定期复查同样重要。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,除了监测血压变化外,还要检查心、脑、肾等靶器官是否受到影响。具体的复查频率要根据病情程度和医生建议来确定。
总之,高血压虽然常见,但通过科学预防、规范治疗和精心管理,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重要的是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,既不能掉以轻心,也不必过度焦虑。